高志强同志是忻州市人民检察院干部,2017年4月单位选派他驻岢岚县宋家沟乡高家湾村工作队,一到岢岚,就一头扎进了扶贫事业,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黄土地上的农民。他的口头禅是“人的一生中能干成有意义的事并不多,值得我最兴慰的、最回味的事,就是给村里乡亲们多办点儿实事。”
一、鸟巢变金窝
高家湾村是一个户籍人口79户168人的小村庄,常住人口仅为30户69人,它位于岢岚县东28公里的一个山凹处,依山旁水,土地面积1177亩,耕地460亩。
高志强带着工作队刚到高家湾村,正赶上下雨天,通往村5里的沙石泥土路上雨水冲刷的一深一潜。高志强脱下鞋子,拉起裤子,走了1个多小时。那年的高家湾村,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所见,甚至还有上个世纪60年代的土窑洞,村内道路为沙土路,雨季滑,冬季冻,无路灯、通信不畅,吃水还得走2里山路,人均收入不到2400元,生活环境非常差。
面对现实,高志强走家串户,走访调研,摸清基本情况,制定好帮扶方案,跑市县相关部门筹措农村建设资金,改善村居住环境。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380万元,拆除破旧危房屋80间,整修32户128间、修葺院落1879平米,硬化路面2600米。2018年危房改造2户,整治2户,迁移户破旧房屋7间,实施土地复垦960平方米。建设公厕和洗浴室,移动式垃圾箱3个,洁家净院卫生整治28户。
村民王二子说,过去我们住的像鸟窝,现在住的又大又安全,真是金不换呀!看到村民发自心里的笑容,高志强的同志的白发也显得飘柔了许多。
二、土疙瘩生成金疙瘩
为了提高高家湾村土地生产效益,高志强从培育产业发展助力贫困群众致富入手,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促进农副产品多特色、多模式、多元化的种植,确保百姓增产增收。
种植帮扶,2017年引导农户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代销土豆16万斤,20农户直接收益8万元,2018年帮扶销售土豆8万斤,带动15农户直接收益5万元,培养农业经纪人5人。
产业帮扶,2017年15个农户办理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入股企业,每户年受益分红4000元;2018年引导入股18户,收益年分红1.55万元。2018年光伏扶贫带动农户31户80人,总收益5.5万元,采取以工代补方式,每户年收益分红平均1000元。
水土治理,2017年争取土地项目资金65万元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整修河道1500米,回填整修100亩耕地。
三、一地求生变四海捞鱼
针对人对地少,收益拔高有限,高志强和村干部积极想办法,促动农民拓展创业发展空间,闯出一片天地。每年有计划地选派10名有能力的农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劳务岗位介绍、能人带动、投亲靠友等多种方式,带出一批、走出一批、稳定一批。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有70人掌握了至少两门从业技能,从事运输、建筑、经商、修理、餐饮服务等行业。现在全村有79人实现劳务输出再就业,遍及了太原、长治、内蒙古等地,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可达了8000元以上,涌现了周贵明、王东、马福虎等一批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
四、稳定提高 后继有力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多措并举,营造良善农村氛围。办好村农民讲习所,每周一次一课,2018年底高志强主持讲授累计20期,受益农户300余人次。创建文化书屋,筹资4600元,藏书780余册,借阅图书100余人次。筹资3500元设立文化墙、宣传栏,制作张贴宣传标语。建好爱心超市,专门为贫困群众提供亟需的生活用品。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等途径得到积分兑换。
辛勤汗水必将浇灌出丰硕的成果。这些年高志强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与乡亲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攻坚克难,31户80人的贫困群众从贫困中解放了出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17年底全村脱贫摘帽,人均收入由2400元以下提高到5600元以上。乡亲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高志强同志深情投入的高家湾未来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