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细览 【党在我心中】父辈的旗帜
检察文化
【党在我心中】父辈的旗帜
时间:2021-10-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每当看到鲜红的党旗,我常会想起我的父亲,一个去世前有着53年党龄的普通党员。他的言行举止,成为我认识党、加入党、为党旗增光添彩的参照,并深深地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父亲在中学读书时就入了党。他健在的时候,常提起入党时的情节。其中,下雪后抢着扫雪的事提得最多。那时,他和几个入党积极分子,都盼着下雪。一下雪,他们很早就起了床,抢着清扫院子里的积雪;集体劳动时担圊粪、掏茅坑的活他总是抢着干;给学校大灶担水、掏灰的事他也抢着干。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让父亲在学校表现得十分出众。1956年7月,20岁的父亲就成为了壶关一中第一批学生党员。

  1957年7月,他长治师范毕业。按说,他是党员,又是班干部,完全可以到县城中学,但他却选择了大峡谷深处的桥上中学任教。之后又担任公社秘书、建委干事、文化馆长等职。他先后走过16个单位,职务始终是普通干部。但是,他对组织没有丝毫怨言,一个旧社会的“放羊娃”能成为国家干部,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做些事情,使他对党始终充满着感恩之情。

  长者已去,风范长存。父亲去世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时常想起他平凡、乐观、坦荡的一生。1978年,他调入在县建委工作,负责全县建设项目的审批。现在看来,这应当是个很有“油水”的岗位。但是,父亲却是那样的小心、谨慎。当时,我家是“四属户”,分到家的粮食总不够吃。有一次,某个工程队送到家里一袋白面。父亲回家后立马就送了回去。这件事对尚读小学的我,印记很深。的确,当时家里是缺粮食的,土豆疙糁菜饭是每日的主餐,有时还煮“高梁面疙瘩”吃,但他还是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1985年,50岁的父亲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为了新馆的早日建成,他多次去北京、太原出差跑资金。按说,为公家办事打个的、住个好些的招待所也属常理,但我看到却是他手里那一张张“叁角”、“伍角”的公共汽车票和每晚几元的地下室招待所的发票;为了能省钱,每次出差前,他总是要带些煮鸡蛋……

  一个亲人党员的言形,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1989年9月,领到大学通知书后,有一天,父亲很郑重地给我说,想没想过入党?我迟疑一会儿说,想过,但不知够不够条件?父亲说,你可以在升学后好好努力,就可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父亲,犹如拔亮我心灯的人,使我在大学期间,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在全校新生中,我第一个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大学里,我没有放松学习,才有了次次领取奖学金的优异成绩;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才有了优秀大学毕业生、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荣誉的取得。动力源自心中的追求,参加工作一年后,我被批准入党,父亲多年来的一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1999年父亲退休后,看书学习是他的主要事情。他很认真地当起了县“老年大学”的政治教师,为了讲好每一次课,都要查阅很多资料,有时还学习到深夜……2006年“七一”前夕,父亲为了纪念入党50周年,他办起了“家庭党性教育展览”,“七一”那天,在家里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让家里的4名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

  弹指一挥间。我在检察院工作已经24年了。当初入党时的宣誓已经化作了生命的本能,父亲的言行在我身上得到传承。在最基层的检察机关,我走着坚实、朴实、平凡的人生之路。让起草的每篇文稿都能成为精品材料,让经办的每件事都能成为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点滴积累。24年间,我先后受到上级表彰30余次,其中受到高检院、省检院表彰4次。这些荣誉的取得,是自己在平凡的岗位践行党的宗旨的结果,是上级组织对基层检察院一个平凡共产党员工作的认可。

  父辈就是我们的旗帜。我常常想起这句话。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充裕,社会利益追求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决不能放松要求,更不能放弃党性修养。我们的父辈,一代代老党员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一切,应当成为我们心中的旗帜。只有以他们为范,心中的目标才不会迷茫,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劲头才不会减退!

  如今,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100年风雨历程,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由无数的父辈在这片热土上,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而进行着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赛。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或伟大或平凡的事迹都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唯一看重的是,能在鲜红的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和在这面旗帜下为之奋斗终生的无悔选择!作为他们的后辈,我们也只有在这面旗帜下,将父辈开创的事业奋勇推向前进,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无愧于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壶关县检察院 平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