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79年参加工作,在人生的第一站就自愿赴藏,在西藏自治区南木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从事检察工作30多年,先后在四个基层县检察院、两个市院工作过。虽然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逐渐练就了他不唯上、不畏势的人生品格,始终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切以事业为重,一切以民生为重,一切以正义为重,成长为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检察官,他就是山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划。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他先后被各级各部门表彰为 “十大标兵”、优秀检察官、全市“双文明”先进个人、全省检察系统先进个人、省级优秀侦查员、全省检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涉法涉诉“三争做活动人民群众贴心人”等荣誉称号。他所领导的单位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和谐单位”、“市级五一劳动奖状”、“首届政法系统公正执法先进集体”、“检察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十佳文明和谐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群众的信赖、领导的嘉奖、战友的扶持,激励王划在检察基层一线不断前行。因为他深深懂得: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在维护正义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王划不高的个头,瘦小的身材,衣着极为普通,略显疲惫的脸上有一双始终布着血丝的眼睛,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虽其貌不扬,但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使共和国的检徽熠熠生辉!
开拓创新,做夯实基层检察工作的“打夯人”
“案件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办起案来感觉简单多了。不像从前,承办人除了审查案件,还要自己负责案件的收发移送、法律文书的填写等程序性工作,分散精力不说,还占用了大量审查案件的时间。”这是案件管理中心带给山阴县检察院公诉科干警小王的最大感受。
山阴县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前,院党组决定成立两抢一盗专案组。在查办两抢一盗期间,专案组对山阴县公安局2005年至2008年以来的案件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检察机关内部、公安机关存在着办案安全、办案纪律、办案超时限等问题,于是王划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业务机构对内、对外进行监督,这样既可以保护干警,又可以提高案件质量.就这样我省首家案件管理中心被提上日程。他凭借熟练的业务技术,多次修改,终于出台《案件管理中心运作流程》,绘制了《山阴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流程图》,并配套制定了《案件管理中心一案一考评督察表》,同时制定了《案件流程监督卡》、《案件请示卡》等23种表卡。 案件管理中心在他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完善下开始扬帆远航。
山阴县案件管理中心主要是通过受理—审查—监控—核实—处置五项工作流程,完成管理、监督、协调、考核四大职能,对检察院受理所办案件实行一个窗口进出,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实现案件流程一体化操作、案件质量全程化监督、案件信息全方位控制、案件事务一条龙服务,成为检察业务工作的指挥中心、信息中心、考评中心、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了监督职能。三年来,案件管理中心共监督流转各类案件1352件次,考评督查案件180件。不予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案件18件,发出办案期限预警通知和督查意见80次,口头纠正程序违法17件,纠正公安机关实体错误22件,纠正本院业务部门实体错误2件。为此,王划不无自豪的说:“案件管理中心运行三年来,考评督察各类案件100余件,实现了自侦案件侦结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3个100%和撤案、不诉、无罪判决、超期羁押、办案安全事故、检察人员违法违纪、涉检上访7项均为零的最好效果。”
“山阴检察院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工作是全省基层检察院案件管理改革的成功模式,在全省检察系统树立了典型,是基层院案件管理中心模式的发源地”。“山阴县院案件管理中心与省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以直通车的方式联系”。说这句话的是原省院王建明检察长。2010年4月1日,省人民检察院在借鉴山阴检察院的基础上,成立全国首家省级院案件管理中心。7月14日,他又带队深入山阴检察院调研指导案件管理改革工作,给予了山阴检察院极高的评价,对王划来说无疑也是最高的褒奖。之后,全省检察机关开始推广“山阴模式”。半年时间,全省共有56个县级院、6个市级院来山阴检察院考察,各种新闻媒体更是不吝笔墨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201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检察长在山西考察工作后,对我省实行案件集中管理予以充分肯定,并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上作出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大力推进案件管理改革,这一部署使山阴检察院的案件管理改革成果在全国得到推广。至今已有内蒙、浙江、江苏、吉林、安徽、河南等省检察院前来考察。
2011年,王划又着手聘请省级专家开始重点研发案件管理软件,其目的是尽快驶入科学信息化的管理轨道,这套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案件自动编号、案件材料录入、法律文书打印、案件直接分配、案件网上流转、网上预警、程序监督、实体审查、案件质量评查等一系列具体内容。这一举措再一次有力的显示了王划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山阴县案件管理中心一路走来,凝聚了所有案管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但是他们知道这一路的鲜花和掌声正是因为一个人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他就是王划,一个孜孜不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基层检察长。
服务大局,做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利的“实干家”
在同行眼中,王划的成绩已经是斐然的了。但是他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却再一次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40亿,一个令任何人都瞠目的数字彻底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也再一次见证了这位基层检察长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深情的崇高品格。
还要从王划撰写的一份调查报告说起。煤炭产业是山阴县主导产业之一。2008年12月5日,山阴县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矿方瞒报。案件报捕时,在对那些名义上是矿山企业负责人但与企业经营管理毫不相干、或虽是投资人但没有决策权的人、是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认定上出现了分歧。这种挂名不负责,而负责者又不挂名的现象在煤矿企业中究竟占多大比例?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控制管理人是谁?煤矿随意买卖,国有资源谁来保护?煤炭企业总体的不规范运行对正在崛起的山阴县域经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结合山阴县煤炭企业从2006年开始整合兼并重组以来的因土地塌陷、非法占地等矛盾纠纷导致出现的上访缠访案件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现状,王划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就在这时,2010年6月,新华社网站刊出一篇题为《山西平鲁:一万元转让了一座矿》的报道,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省委迅速调配工作组进驻平鲁进行处理,两矿矿主被双规。引起周边产煤县的连锁反应。人们街谈巷议,就煤炭企业改制、产权转让、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整合、兼并重组、采矿权纠纷等聚众上访、直至越级进京上访。控告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山阴县仅群体进京上访告状事件就发生2起,后由中纪委批转省纪委,省纪委批转市纪委,市纪委派两名常委,分任案件组长,带队进驻山阴调查。山阴县委责成县检察院配合调查工作。参与调查期间,经查阅相关文档资料、分析研究上访主要诉求,王划发现问题的焦点是近年来煤炭企业改制转权。这些矛盾和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化解,势必影响全县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王划经过缜密思考和大量查阅调查资料,依据国家当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结合山阴县的客观实际,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后,首先就采矿权属、保障村民、集体利益等问题,向党委、政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从2010年8月开始,历时3个月、七易其稿,撰写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及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采矿权转让的调查报告》。报告以山阴县煤炭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分析论证了从1999年始到2010年止,山阴县88座煤矿不同体制不同阶段的归属变化。经过认真分析,他逐渐查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认为:山阴县煤矿企业的产权转让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符合相关法律和产业政策的。但不考虑煤炭企业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全盘否定、推倒重来,又不符合客观实际。特别是受国务院肯定的山西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要再走弯路,盲目折腾的结果是山阴县的经济发展将因此而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局面,社会矛盾会急剧增多和激化,这样既会严重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又仍难遏止涉及产权问题的上访告状,企业一个个会落入平鲁“爷、孙矿”的窠臼,其后果更是一样的可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王划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潜心研究长达15年之久的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对照山阴煤炭企业的实际,就下一步完善煤矿企业采矿权转让及资源价款收缴提出了一个完善煤炭企业采矿权转让行为及清缴相关价款税费的实施方案。
这份报告出台并上报后,立即引起市、县党委、政府和省、市检察机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重要的是这份报告产生的实际效果更是惊人的。截至2011年底,山阴县已清缴煤矿剩余资源采矿权价款、资金占用费等近20亿元,再加采矿权转让税费10多亿元,此项工作全部扫尾共计可收回价款税费40亿元左右。将这些资金注入山阴县的重点项目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城镇一体化建设、和生态园林建设,可大大加快“四化一体东部新区排头兵”的建设步伐:可以建成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总投资30亿元的昱光2x300mw煤矸石电厂,年可发电33亿度;可以建成6条年产13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可以解决10万头奶牛、10万亩设施蔬菜、10万亩经济干果林、10万亩盐碱地“四个10万”改造的全部资金;可以保证全县城镇化建设总投资25.5亿元资金的全部及时到位。包括同太路3.5公里、大忻线西移绕城改造、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热电联供工程、天然气入户工程、县城生活垃圾工程、廉租房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还有桑干河湿地公园绿化工程等;当然还可以解决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乡镇综合文化站等覆盖工程资金的正常周转。
对于山阴这个正在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的县来说,40亿元太重要了!它缓解的不仅仅是当下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而更重要是为全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王划和检察院的广大干警功莫大矣。
王划注重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对检察机关功能的现实需求,顺应县情民意,来思考和确定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带着对山阴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多地在履行职能中与各类社会群体交流互动;紧紧抓住山阴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谋篇布局,并攻坚克难、付诸实施,化解了矛盾、服务了企业,维护了大局、安定了人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体现了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高尚情怀。
心怀民情,做打击犯罪为民除害的“保护神”
王划虽是一位学者型的检察长,但是他的精力又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章的研究和撰写上,而是时刻铭记着自己的首要职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山阴县玉井镇范家屯村民王儒,其子王国勇在开车途中因口角摩擦被多人暴打,伤后又被塞入小车后备箱致死。王儒为儿子之死,主犯外逃上访告状了六年未见结果。王划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人调查,并多次与受害人家属谈话,详细了解案件的全过程,和县法院、公安局数次沟通,协调此案。他对王儒说“如果这个案子结不了,你谁也别找了,就来告我这个检察长吧。”2009年国庆节前夕,犯罪嫌疑人终于被抓获归案,使案件重新进入诉讼程序。年近八旬的王儒老泪纵横,当着办案人的面,用颤抖的双手撕碎六年来的上访申诉状,哽咽着说:“这条辛酸路,终于走到头了!”面对此情此景,当时在场的女干警都忍不住哭了。至此,他更加坚定了强化法律监督的责任感,加大了对公安、法院的法律监督。2009、2010、2011三年就对公安机关该报捕未报捕的追捕了36人、该诉未诉的追诉了19人,其追捕、追诉率分别占到受理数的10﹪和5﹪。对公安机关该立案未立案的立案监督19件31人。这些数字是历年来最高的,有效的维护了公平正义。
对王划其人,人们又是怎样来评价的呢?有的说王划忠诚,不是奸臣。象山阴历史上的名人志士:如唐朝的芮国公苑君璋、明代内阁首辅王家屏等;有的说王划公正,黑是黑,白是白。好人冤不了,坏人跑不了。能为老百姓做主,不是贪赃枉法的官;有的说王划清廉,打铁必须本身硬,自己揣着掩着,不敢出来主持公道。一个老者说:“在我们这里打官司你吃不了亏,因为有王划,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吃进去还要你吐出来,检察院的人名声硬着哩。”对王划的赞誉之词,从来没有半点杂音。
这就是王划,一位基层检察院踏实干练,不辱使命的检察长。他的一身正气、他的人格操守、他的躬耕不息、他的为民情怀,在晋北高原,在百姓心间已经深深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