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第四届十大杰出检察官评选>>徐主平
永不倦怠的追求
--记太原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徐主平
时间:2012-09-1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徐主平,男, 48岁,中共党员,现任太原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1998年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检察官,2000年走上了控告申诉工作岗位。13年来,他凭借干一行爱一行的乐观、积极、执着的工作态度,默默地坚守在与信访群众接触的最前沿,履行着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神圣职责,维护着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各类矛盾纠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信访难题。

  带着问题展开研究

  一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由于他对信访接待不甚了解,一直担心因为自己接待不周而弄出乱子和麻烦来,因而在接待中始终热情真诚而谨小慎微,尽管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但每当遇到上访群众无理缠访、闹访、指责、谩骂的时候就显得不知所措。

  那时,他情绪非常低落:“这些人这么难应对,面对他们我该怎么说,怎么做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待群众越来越多,他慢慢地发现,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把上访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每天不来转一转,骂几句、撒撒气就好像没吃饭一样。看到这些,他内心十分难受。越来越觉得只凭一腔热情远远不足以帮助群众走出上访误区。 通过对上访群众行为长期观察,他发现上访群众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躁狂、偏执、对立等情绪和自我成长中形成的认知偏差。他开始自学《心理学》课程,闲暇时间请教心理专业人士,一起分析研究上访人的人格特征及应对办法和技巧。慢慢地就把有关谈话技巧带到了接待工作当中。通过广泛运用尊重、倾听、积极关注、同理心等技巧,与他们建立起有效地沟通,在沟通中帮助他们以平和的情绪审视自己,进而转变认知角度。

  一次次的心理疏导,一次次的情感交流,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接待方法。接待中面对层次不齐、想法各异的上访群众,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向他们耐心宣传法律、认真宣讲党的有关政策,在他们中传播友善、理解包容、说理释法,使得绝大多数来访群众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表达诉求,同时他也得到了上访群众的信任和接受。工作中慢慢地发现躁狂的人变得理智了、闹访的人变得安静了、谩骂的人变得柔和了、偏执的人变的通达了。

   怀着感情开展工作

  “我是“省长”,凭什么不让我参观,我今天非得进去不可,要不让中央领导给你们打招呼?”

  2011年4月8日,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巡回展览山西太原巡展”在省展览馆开展。太原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徐主平奉命到展览现场参与维稳和接待工作,10日上午,展览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参观单位穿着统一服装列队陆续进入展区。这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总指挥发来的指令:“有情况、速到展区门前。”徐主平迅速来到指定地点,发现一位自称“省长”的老人在老伴的搀扶下来参观展览,由于当天是集体参观,不允许个人进入,但自称“省长”的老人态度十分坚决。当他得知老人家患有轻度精神障碍后,巧妙地使用积极关注的技巧与其交流,不一会儿老人家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展览现场。

  2009年5月10日 ,本市上访户崔××,一开始来检察院的时候,由于其母被精神病患者伤害致死,对公安机关的调查不服,为了讨个说法,情绪激动的他表现出非常强的攻击性,不听任何人的劝阻,躺在院门口,阻拦出入的人员和车辆,时不时地谩骂和叫喊,为了尽快缓解这种情况,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徐主平在接触他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同理心的技巧,让紧张的气氛立即得到缓解、当事人的态度也随之转变了。在之后的上访中,直到问题的最终解决,他一直保持着相对理智的上访状态。

  2011年11月1日,,某市武某家人网罗百人集体上访,黑压压的人群向院门口蜂拥而至,拉横幅的、哭的、喊的、下跪的、乱成了一片,扬言:“如不解决就要上北京上访!”,那阵势和场面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十几年的接待经验让他很快冷静下来,一个人走到他们中间,问清缘由,采取分化的技巧,很快下跪的站了起来,拉横幅的收了起来,叫喊的没了声音,安静的走到指定地点,事态很快得到平息。

   真心实意排忧解难

  俗话说:信访无小事,在上访群众看来无论来信来访,反映的都是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帮他们分忧解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所在。

  每次接待都会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事,只要群众的合理要求,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记在心上,放在手头,落实在结果上。特别是近年来,集中化解疑难信访案件,他经过不断的努力,成功化解了9件疑难信访案件。

  娄烦县村民郝××就是其中的一位,因其子意外死亡,来我院上访,扬言如不解决问题就要进京上访。当时奥运会开幕在即,如果真的进京,出点什么乱子来,那麻烦就大了。面对保稳定的严峻形势和身处困难中的老人,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做郝××的思想工作,一遍又一遍地核对案件相关证据。因案件发生在8年前,已经失去了进一步取证的时机。当把维持的结果告诉老人时,她心情显得非常痛苦和沉重。为防止老人想不通而发生非正常上访,他和同事专程奔赴娄烦其家中进行家访,在一间很小的窑洞里,看到一边是多病缠身的老人和卧床不起双目失明的老伴,一边是未成年的孙子和孙女,加之儿媳又离家出走,看到雪上加霜的这一家人仅仅依靠每月14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着生活。同行的每一个人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他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相信社会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之后,他一边向领导汇报,一边与有关部门协调,为其申请救助,当老人接过第一笔2万元的救助金时,激动地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真情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检察院”。

  经济上的救助无疑解决了老人最大的难题,但为了让她积极的面对生活,尽快走出丧子之痛的阴影,徐主平不间断地为她做情绪疏导,有针对的引导她宣泄内心的痛苦,并积极关注她的坚强。在之后的电话回访中,能清楚地感觉到她已逐渐地从悲痛和失望的状态中走了出来,笑声也明显的多了起来……。

  13年只做好一件事

  有人说干控申接待工作不仅要有好脾气、好耐心、好性情,还要坐得住“冷板凳”。而他在接待岗位一干就是13个年头,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上访群众,他却笑言“13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与上访群众同苦同乐的那件事!”

  时间如白驹过隙。13年的岁月,他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诠释了检察官为民执法的宗旨,不知多少来访群众被他的真诚感动潸然泪下,不知多少来访群众被他的说服而放弃了上访的想法。而在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对待工作的倦怠,始终保持着那份热情、那份包容和执着的精神,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没有辜负群众的信任、没有辜负检察官这一光荣称号。

  他说,自己虽然做了一些职责范围之内的事,与其他部门的同事相比,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甚至有点婆婆妈妈,说实话也曾有过调换岗位的想法,想换一换工作环境,调节一下“郁闷”的心情。但每当看到上访群众对检察机关充满期待的时候;看到群众在问题解决后脸上流露出喜悦笑容的时候,就不由的有一种信念在脑海、有一种情感在心头、有一种责任在肩上。选择了控申工作,便选择了忠诚、公正、清廉和严明,就应为此付出努力,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链接:13年来,徐主平共受理各类信访事项1500余件,接待上访群众2500余人,及时处置50人以上群体上访10多起,成功化解涉检信访积案9件,从未有过因化解不及时或接待不当而引发越级上访和进京上访的情况。因此他连续13年受到单位表彰,2007年因妥善处理集体访荣立三等功,2009年分别被太原市政法委、山西省政法委评为“人民群众贴心人”,2010年荣获太原市劳动模范,2011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分别被太原市政法委、山西省政法委评为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先进个人。









基层联播
·阳泉检察官救人不留名
·新绛县院: 开展中层干部新刑诉法知识大讲座
·河津市院:采取“六到位” 实现“零”上访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一行到洪洞县检察院
·万柏林区院:检察官打靶迎“八一”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