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满山遍野的绿色,在雾气蒙蒙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心旷神怡!
蒙蒙雨雾中行在去雁门关的路上,新鲜湿润的空气沁人肺腑,给整个身心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沿着青石板的小道蜿蜒曲折盘桓而上,儿子和他父亲走在最前面,父母亲一道走着,身后艳艳拿着相机不时地拍着身边的风景,在雁门关的淳古苍茫中,走在父母亲人中间,我的心里是份纯粹的安详。
从山底的阜戈坪,去关顶的路旁有许多景致的标示。郁葱草木间,见到刻着“乔峰跳崖处”的巨石了。 雁门关曾是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模态两种生存民族人们命运难于逾越的坎。金庸那《天龙八部》中大侠乔峰就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乔峰的身世注定了他的矛盾和痛苦――他注定永远在生他的契丹和养他的宋之间徘徊!雁门关见证过他与母亲的死别。雁门关见证过他的爱情。他要以一己之力化解两国恩怨,至情至性的赤心豪情使他以自己的生命祭奠雁门关,凝合了雁门关内外人们的真诚……
迂回婉转间我们到了壮士亭,和父母小坐的时候,看着关于壮士厅的简介。这是阎锡山为1926年与国民军在雁门关水峪口战役中牺牲的山西陆军官兵而立的碑亭。北侧柳林下的土丘即阵亡将士的公墓。
雁门关外的山山岭岭,处处浸透着战死者的鲜血。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赵襄子就在这里设宴杀死自己的姐夫代王,占领了雁门关,吞并了代国。无数将士从此开始在这里前仆后继地厮杀中陨殁。动辄几万几十万将士浩浩荡荡的交战。血染沙场的凌烈,雁门的元代诗人萨都刺在一首诗中描述:“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雁门关有个驰名中外的汉墓群,共288座,埋葬着汉代守卫雁门的288位元帅和将军,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将帅墓群……
细雨蒙蒙中雾气迷漫开来,是那些英灵开扬在这关内关外吗?我脚下的步子越走越坚实。
终于,我们到了雁门关口。东门边立着镇边祠,京城的安稳,中华文化的繁盛,雁门关的防御曾举足轻重,无数的名将铸就了这座雄关的灵魂。镇边祠这个曾经的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的武安君庙。现在供奉着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多年间守关名将。那民间赫赫有名的杨门女将不在这里,那拿着烧火棍当上先锋去征战的烧火丫头杨排风更不在其列了。
战争让女人们远离吗?战争不曾远离女人啊!
战火将财物付之一炬,炮火将家园摧毁,烽火是父兄儿孙开赴前线的号令。而遭遇战败后的是无尽的欺辱蹂躏。战争给与女人全身心的痛楚,使她们变得血性勇敢。她们中有了杨排风舞动着烧火棍冲任急先锋的决绝,有了刘洋九天外轻盈折跟头的神勇,有了武则天建树巍峨关城的英明……
“你们来看城门上的字,这字介乎于楷书与行书,好笔法!”看过雁门村四十二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为现在的村民能过上好日子由衷的高兴。爱好书法的他带着我们品鉴起雁门关东西门上方的题字。
“你们知道武则天为自己的名字造了新字,她还创造过其他汉字,雁门关天险门和地利门上的字就是武则天亲笔题的。天地这两个字就是她造的新字。这几个字是其书法与非凡的政治胆识与文化修为高超结合的体现。”
地利,山为头,水在中,土为基,是“地”。
天险,“天”,草头,田腹,戈为基?
我久久地审视着这两个字,它倾诉的是什么?是执政要将文化、经济、军事调和有序,才会有这山这水、这土地的安宁和人民的福祉?
望着那群山间蜿蜒如龙的长城,我仿佛听到战鼓响起,那首词在苍茫天地间铺展开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